屡次“被收购”背后,喜马拉雅的双重困局|界面新闻 · 科技

蛙鼓蝉鸣

界面新闻记者 | 佘晓晨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许久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喜马拉雅,再次被卷入收购传闻。

据凤凰网报道,喜马拉雅近期与腾讯音乐集团就收购进行了磋商,但潜在估值已大打折扣。另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腾讯音乐正计划收购喜马拉雅,该项交易事宜在两个月前就已启动,腾讯音乐方面给出的交易价格大幅下降,喜马拉雅管理层已经签字。

由于喜马拉雅近期的资本动作,这家老牌音频公司的命运再次引发关注。天眼查信息显示,4月10日,喜马拉雅旗下公司喜攀(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3亿人民币增至约28亿人民币,增幅约837.6%。

针对收购消息,界面新闻向喜马拉雅和腾讯音乐方面寻求回应,喜马拉雅方面回应称“尚不知晓”。腾讯音乐方面回应称,此类收购传闻并非首次出现,早前已有类似消息流传。

据界面新闻了解,喜马拉雅近两年不断缩减成本,内部也进行了多轮裁员。与之同步的是,该公司屡次冲刺上市未果。变数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喜马拉雅的战略问题,还有整个音频行业面临的困局。 

战略的摇摆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喜马拉雅的主要任务是盈利和增长,但后者的可能性已经不多。

喜马拉雅在2024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23年公司收入61.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营收增长率由43.7%降至3.5%和1.7%。

播客业务一度是喜马拉雅想要探索的第二曲线——2023年5月,喜马拉雅披露称,平台播客听众数量超过1.6亿,成为平台第二大内容。但这一方向在内部推进得并不顺利。喜马拉雅采用联席CEO轮岗制度,这一度让公司的战略反复摇摆。

一位喜马拉雅前管理层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和联合创始人陈小雨在播客业务上的观点不统一,这直接影响了业务的推进。该人士认为,重点在于公司是否认可一项产品对于用户的价值,商业化的问题后期都可以解决。但显然,喜马拉雅的管理层并没有在新业务的发展上达成一致。 

探索创新业务停滞不前的同时,喜马拉雅的基本盘也面临危机。2021年,喜马拉雅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68亿,同比增长24.4%,到了2023年这一指标的同比增长速度仅为3.9%。据凤凰网科技报道,自2024年联席CEO陈小雨重掌管理重心后,公司以商业化为核心指标自上而下推动改革,会员收入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收入,陈小雨认为,喜马拉雅的的商业模式应当是围绕会员打造的。

这让喜马拉雅陷入两难的境地,焦虑也传导到了员工身上。一位前员工向界面新闻表示,喜马拉雅内部经常反复尝试同一个业务,但始终没有突破性的结果,看不到增长的空间。

关于收购一事,许多人唏嘘喜马拉雅不断下降的估值。实际上,此前腾讯和喜马拉雅曾多次就收购事宜谈判,但始终没有形成定局。在发力长音频战略的2020年,TME(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曾大肆挖角喜马拉雅头部主播。财报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TME销售和营销费用为5.7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4%,高于上年同期7.1%,增长原因就和推广长音频的支出有关。

事实证明,TME的进攻并不能算得上成功,腾讯旗下的企鹅FM在2023年停止运营。但在这之后,喜马拉雅开始动荡不断。根据喜马拉雅招股书,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4342名全职员工,据凤凰网科技报道,去年年底只剩1000多人。2022年开始,喜马拉雅多位高管离职。

难逃行业局限性

除了自身的战略问题,喜马拉雅也逃不开音频行业共同面临的局限性。

经历多年的发展,音频内容平台已经形成了订阅收入、广告等相对稳定的商业模式,但市场渗透率并不高。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人均单日使用网络音频的时间为38分钟,远低于短视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间168分钟。与短视频、网络直播、综合视频等内容相比,音频内容的用户规模较小,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位音频行业人士向界面新闻分析称,短视频的确给包括知识付费在内的音频行业带来冲击,但根本问题还是在于音频的场景有限,而购买版权的成本太高,在用户规模难以增长、付费能力也有限的情况下,成本更难被摊销。 

和喜马拉雅一样,大部分音频平台的营收来源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等,内容分成和版权采购成本是影响其盈利的重要因素。在阅文集团的投资下,喜马拉雅的版权成本问题曾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作为一家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的平台,其用户规模也导致了流量和营销费用的居高不下。

喜马拉雅实现盈利的手段更多来自于降低成本,而非拓展业务本身。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3年喜马拉雅已将收入分成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降低至23.4%,该部分收入为内容平台向创作者和第三方IP支付的款项。此外,喜马拉雅的各项开支占总营收的比例均有所减少。 

从如今的行业现状来看,各个平台选择的突围方式不一,但都有各自的隐忧。“音频第一股”荔枝在长时间的亏损后实现了盈利,后续探索的“AI聊天机器人”并未掀起水花。蜻蜓FM则选择IP孵化的模式,把单一的音频内容拓展成视频形态。 

在喜马拉雅也想投入的“播客”上,商业化的挑战仍然存在。由于年轻化、高学历、高消费等画像特征,这种媒介形式一度成为品牌青睐的新渠道。不过,尽管小宇宙这样的垂直播客平台已经形成了付费内容、广告植入和品牌播客等变现方式,从市场规模上来看,中文播客离“繁荣”还很远。根据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报告,预计中文播客听众的规模2025年突破1.5亿人。

无论是否会被大厂收购,在解决公司和行业的诸多困局之前,喜马拉雅的未来都具有不确定性。

你可能想看: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界面新闻 · 快讯
  • 强生预警将因关税政策损失4亿美元,医疗器械部门受冲击最大|界面新闻
  • 高喊“去地产” 服装收入却下滑,雅戈尔的“时尚”梦还有多远?|界面新闻 · 证券
  • “青瓦台魔咒”难逃,韩国前总统文在寅遭起诉|界面新闻 · 天下
  • 印巴士兵在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交火,联合国敦促“最大克制”|界面新闻 · 天下
  • 美股收高科技股领涨,本周纳指涨逾6.7%|界面新闻 · 快讯
  • 美团再否认“二选一”:没有任何平台有动力有能力约束骑手接单|界面新闻 · 科技
  • 一季度新冠确诊超11万例致12人死亡,整体仍处较低流行水平|界面新闻 · 中国
  • 基本面 | 全年社融增量累计35.59万亿元,12月份连续五月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界面新闻
  • 上海商办市场升温:一季度大宗交易成交增长20%,长租公寓表现亮眼|界面新闻 · 地产
  • IPO雷达|卓海科技转战北交所:去年增收不增利,两年内新增71项专利含金量存疑|界面新闻 · 证券
  • 事关民营经济,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声|界面新闻
  • 科技早报 | 腾讯音乐被传拟收购喜马拉雅;京东外卖称百亿补贴政策调整截图系伪造|界面新闻 · 科技
  • 因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绿地控股集团等被执行超11亿元|界面新闻 · 地产
  •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建立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界面新闻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西安阿波菲斯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